瑞典当地时间8日下午2时30分,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戈尔和克里夫·格兰格,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经济学奖讲座。巨大的演讲厅上座率不到1/4,但这丝毫没影响两位经济学家演讲的兴致,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讲座结束后,两位经济学奖得主接受了早报记者专访。
《东方早报》:长久以来有个困扰经济学家的问题,那就是,如果经济学家的研究真的有效,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经济学家都是百万富翁?你们能给出一个新的回答吗?
罗伯特·恩戈尔: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和他个人收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提这个问题的人真正关心的是,经济学家的预测有效吗?要知道,在经济学中,尤其是在做短期预测的时候,人们所能得到的数字永远只能是小于1的概率。做长期预测尽管可以更准确一些,但突发因素的风险过大。我的贡献是把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结合起来,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利用这种理论把市场上所有不确定因素都确定下来。当然,我不认为只有达到100%预测准确的经济学研究才是有成效的,那只是梦想。
克里夫·格兰格: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并不是为了钱,他们并不关心钱,而是研究得到进展的乐趣。我不能告诉你我的收入,但做经济学研究足够使我过日子,所以我不需要用经济学知识来牟利。
《东方早报》:作为在经济预测模型上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你们能解释为何经济学不是伪科学吗?
罗伯特·恩戈尔:经济学与其他领域的研究不同,并非通过做实验、重复地得到一些相同结果的科学。
克里夫·格兰格: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现象都是变动的,它们在时间上不能重复。这给经济学家造成了困难,不能像自然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通过一次次相同的结果来说服人们。但经济学至少在理解整个经济运作方式上,甚至在经济预测上都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如果你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概率性的预测,不管随后发生的事情是否和理论给出的一样,都在预先给定的误差区间,我想经济学不是伪科学的问题就不用多加解释了。
《东方早报》:你们的研究,成功地把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金融数据结合起来,你们认为经济理论和微观的经济现象间的关系是什么?
罗伯特·恩戈尔:经济理论有预测的,也有解释的。对于作预测的经济理论来说,需要微观经济现象来证明、修正或者推翻它;对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学理论来说,微观经济现象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克里夫·格兰格:这些理论的形成涉及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是从微观经济现象的观察中得来的。比如,要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考虑该国股票市场的变动,这就是微观经济现象。
罗伯特·恩戈尔:我不是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不过从公布的数据和报告看,中国经济是比较健康的,应该能持续高速发展一段时间。
克里夫·格兰格:从我研究的领域来说,中国应该注意财政政策和证券市场的一些变数。我同意恩戈尔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