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典宣布将继续与英国、日本和意大利合作,开展第六代战斗机“全球战斗航空计划”( GCAP )项目的开发。 在此之前,去年12月9日,英国、日本、意大利、瑞典四国达成了共同开发第六代战斗机——“全球战斗航空计划”( GCAP )的计划,发表了各自的GCAP绘制图。 作为这个GCAP项目前身的“暴风”的第六代机计划已经结束,但相关技术经验将用于GCAP。 GCAP是继德法西三国“未来空战系统”( FCAS )之后欧洲第二个六代飞机的研发计划,与前者类似的GCAP项目也将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投入使用。 欧洲两大阵营的第六代飞机项目将再现20世纪80年代末期“阵风”和“台风”的对决场景。
显然,拥有“阵风”、“台风”、“鹰狮”三架前四代半战斗机的欧洲在五代机领域意外地落伍了。 欧洲军事强国早在“阵风”和“台风”战斗机项目中就已启动。 两者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ECF欧洲联合战斗机计划。 但是,由于合作分工、战术指标各方面的差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设计的这两种战斗机(此时,ECF分化为法国单干的“阵风”战斗机和英德伊西四国合作的“台风”)是直到21世纪初期尚未成熟的“台风” 随后,随着欧洲国防预算的进一步缩减和F-35项目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选择直接购买F-35,完全放弃了开发欧洲本土化五代机的道路。
目前,欧洲各国中第六代飞机的开发正在进行,以前对F-35呼声不高的德国和西班牙,在第六代飞机服役前购买了F-35战斗机作为现有“台风”战斗机的转移选择,万一FCAS项目失败的话,会进行干燥法国至今仍坚持走欧洲本地化六代机的道路,不打算购买第五代战斗机。 和法国一样,目前瑞典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96架JAS-39C/D/E“鹰狮”战斗机,而和法国一样,瑞典至今对加入F-35也不感冒,4代半战斗机“鹰狮”
第六代战斗机“暴风”项目在2018年范保罗航展上首次亮相。 该项目聚集了英国BAE和罗公司、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该公司生产F-35的经验可用于后续的欧洲六代机项目)、欧洲导弹集团)、瑞典萨博公司等大型企业,主要工作团队为2000人其主导地位是英国BDA——“暴风”第六代飞机的气动布局除了创新性地采用了“拉姆达”的机翼布局、航程、飞行速度等指标大幅增加外,作为第六代飞机最重要特征的“暴风”的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水平也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BAE表示,“暴风”不仅可以在载人、无人两种操控模式之间切换,还配备了高度智能化的“多功能射频系统”超级雷达系统辅助飞行员决策,“暴风”还与“忠诚僚机”无人机合作
除英国、意大利、瑞典外,到2022年7月,由于技术难度和研发预算,原计划自行开发国产第六代机F-X的日本也加入了英国第六代机项目,选择共同抵抗风险,分配研发预算目前,英日意大利三国形成新的“全球战斗航空计划”( GCAP )研发计划后,英国BAE和罗公司负责GCAP的气动外形和发动机设计,日本三菱重工和石川岛播磨重工集团的研发方向为机载人工智能系统,而意大利航空和军需重工但令人惊讶的是,目前瑞典萨博公司尚未公布加入GCAP的投资资金细节和分担。 但萨博公司不仅在机载雷达开发方面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弹药开发方面也被公认为居世界之首。
GCAP第六代飞机将在2025年前后完成研制,2030年完成首飞,之后将在203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在装备数量方面,根据去年12月9日公布的信息,英国、意大利、日本三国对GCAP的装备数量为300架,更小规模的瑞典空军对GCAP的装备需求应该超过50架。
但在GCAP拥有强大战斗力愿景的同时,历史上欧洲各国军事合作失败的例子很可能在FCAS上重演。 例如,在最初的“暴风”项目中,英国、意大利、瑞典三国在知识产权、成本分配等问题上存在分歧,难以达成一致,而且英日意三国在未来的GCAP研发阶段如何解决分工、预算分配等问题需要正视否则,四国GCAP项目很可能重蹈NHR-90护卫舰计划和ECF欧洲战斗机计划分裂的覆辙。 再加上四国需要美国努力避免分化GCAP项目,因此GCAP项目最终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